鐵碳相圖,你還記得嗎?
首先,想要了解鐵碳合金、鐵碳相圖,則需要一些準備知識,比如合金、相、組元成分的概念等,基本如下:
合金:一種金屬元素與另外一種或幾種元素,通過熔化或其他方法結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。
相:合金中同一化學成分、同一聚集狀態,并以界面相互分開的各個均勻組成部分。
固溶體:是一個(或幾個)組元的原子(化合物)溶入另一個組元的晶格中,而仍保持另一組元的晶格類型的固態金屬晶體,固溶體分間隙固溶體和置換固溶體兩種。
固溶強化:由于溶質原子進入溶劑晶格的間隙或結點,使晶格發生畸變,使固溶體硬度和強度升高,這種現象叫固溶強化現象。
金屬化合物:合金的組元間以一定比例發生相互作用兒生成的一種新相,通常能以化學式表示其組成。
鐵碳合金相圖實際上是Fe-Fe3C相圖,鐵碳合金的基本組元也應該是純鐵和Fe3C。鐵存在著同素異晶轉變,即在固態下有不同的結構。不同結構的鐵與碳可以形成不同的固溶體,Fe—Fe3C相圖上的固溶體都是間隙固溶體。由于α-Fe和γ-Fe晶格中的孔隙特點不同,因而兩者的溶碳能力也不同。
在鐵碳合金中一共有三個相,即鐵素體,奧氏體和滲碳體。
1.鐵素體
鐵素體是碳在α-Fe中的間隙固溶體,用符號"F"(或α)表示,體心立方晶格;
雖然BCC的間隙總體積較大,但單個間隙體積較小,所以它的溶碳量很小,*多只有0.0218%(727℃時),室溫時幾乎為0,因此鐵素體的性能與純鐵相似,硬度低而塑性高,并有鐵磁性。
δ=30%~50%,AKU=128~160J σb=180~280MPa,50~80HBS.
鐵素體的顯微組織與純鐵相同,用4%硝酸酒精溶液浸蝕后,在顯微鏡下呈現明亮的多邊形等軸晶粒,在亞共析鋼中鐵素體呈白色塊狀分布,但當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時,鐵素體因量少而呈斷續的網狀分布在珠光體的周圍。
2.奧氏體
奧氏體是碳在γ-Fe中的間隙固溶體,用符號"A"(或γ)表示,面心立方晶格;
雖然FCC的間隙總體積較小,但單個間隙體積較大,所以它的溶碳量較大,*多有2.11%(1148℃時),727℃時為0.77%.
在一般情況下, 奧氏體是一種高溫組織,穩定存在的溫度范圍為727~1394℃,故奧氏體的硬度低,塑性較高,通常在對鋼鐵材料進行熱變形加工,如鍛造,熱軋等時,都應將其加熱成奧氏體狀態,所謂"趁熱打鐵"正是這個意思.σb=400MPa,170~220HBS,δ=40%~50%.
另外奧氏體還有一個重要的性能,就是它具有順磁性,可用于要求不受磁場的零件或部件.
奧氏體的組織與鐵素體相似,但晶界較為平直,且常有孿晶存在.
3.滲碳體
滲碳體是鐵和碳形成的具有復雜結構的金屬化合物,用化學分子式"Fe3C"表示.它的碳質量分數Wc=6.69%,熔點為1227℃,
質硬而脆,耐腐蝕.用4%硝酸酒精溶液浸蝕后,在顯微鏡下呈白色,如果用4%苦味酸溶液浸蝕,滲碳體呈暗黑色.
滲碳體是鋼中的強化相,根據生成條件不同滲碳體有條狀,網狀,片狀,粒狀等形態,它們的大小,數量,分布對鐵碳合金性能有很大影響.
總結:
在鐵碳合金中一共有三個相,即鐵素體,奧氏體和滲碳體.但奧氏體一般僅存在于高溫下,所以室溫下所有的鐵碳合金中只有兩個相,就是鐵素體和滲碳體.由于鐵素體中的含碳量非常少,所以可以認為鐵碳合金中的碳絕大部分存在于滲碳體中.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.
鐵和碳可以形成一系列化合物,如Fe3C,Fe2C,FeC等,有實用意義并被深入研究的只是Fe-Fe3C部分,通常稱其為 Fe-Fe3C相圖,此時相圖的組元為Fe和Fe3C.
由于實際使用的鐵碳合金其含碳量多在5%以下,因此成分軸從0~6.69%。所謂的鐵碳合金相圖實際上就是Fe—Fe3C相圖。
珍藏版,記得保存哦!